跳至正文
首页 » 展示内容 » 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

——天子驾六带你游玩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400多个品种。 [7] 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2017年9月,洛阳与深圳华大基因联合宣布,经过3年努力,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破译牡丹基因组,填补了国际芍药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空白,“牡丹源自洛阳”有了基因证明。
2019年5月,在北京世园会牡丹芍药国际竞赛中,洛阳牡丹共获奖项221个,获奖总数及各类奖项均列所有参赛团体第一,创洛阳牡丹参与国内外展赛最好成绩,再次擦亮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

历史沿革

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素有“花王”之称。牡丹栽培源于河洛,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牡丹栽培中心之一,早在唐宋时期洛阳即已具备系统的栽花技艺,形成赏花习俗及与牡丹有关的诗词、书画、传说、服饰等,由此衍生出洛阳牡丹文化。 [2]
洛阳曾是唐朝的东京,交通方便,贸易兴隆,城内园圃林立,有几乎家家种植牡丹传统,赏花之风盛极一时,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诗句正是东都洛阳牡丹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 [2]
宋代以降,赏牡丹习俗在民间更为盛行,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描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并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宋代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称得起名贵非凡,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之王”和“牡丹之后”,尤受人们青睐。

洛阳牡丹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现在这一地区尚有野生单瓣品种存在。为落叶亚灌木。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牡丹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其雍容华贵、美艳绝伦而被称做花中之王 历来被奉为庭园观赏花卉的上品,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幸福、繁荣。千百年来,其天姿国色为天下花圃争辉,更为历代诗人、书画家称颂。而今,牡丹的相关产业已经遍地开花,但在栽培技术、生产规模、产业化程度等方面上都达不到市场要求,造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洛阳牡丹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牡丹英文名:Subshrubby Peony、Tree Peony
中文别名 :百花王、鹿韭、木芍药、花王、富贵花
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牡丹和芍药是同一个词———peony 或者 paeony (Paeonia)
科属: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
目:毛茛目Ranales科: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属:芍药属Paeonia
种:牡丹 P. suffruticosa(其他的分类系统将芍药科作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芍药属(Paeonia)。)

“洛阳牡丹甲天下”,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洛阳牡丹的赞誉,故洛阳有“牡丹城”之称。洛阳牡丹之所以著名,与其历史和环境密切相关。在极盛的宋代,品种多至100余种,品名也极为雅致,有的冠以姓氏,如魏紫、姚黄;有的标以产地,如丹州红;有的以其形态和花色取名,如绣球、九蕊珠、无瑕玉等等。现在还特地新辟专门培植牡丹的花圃,牡丹品种已达370余个,其中魏紫、姚黄、豆绿、墨魁、二乔、娇容三变等名贵品种数十个,植株100多万株。 [3]
2019年5月,在北京世园会牡丹芍药国际竞赛中,洛阳牡丹共获奖项221个,其中金奖22个、银奖46个、铜奖62个、优秀奖88个、个人奖3个。获奖总数及各类奖项均列所有参赛团体第一,创洛阳牡丹参与国内外展赛最好成绩,再次擦亮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