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首页 » 展示内容 » 《风起洛阳》与洛阳

《风起洛阳》与洛阳

——天子驾六带你观看《风起洛阳》与洛阳

该剧改编自马伯庸所著的小说《洛阳》,讲述了在时值盛世的神都洛阳,出身不同阶层的高秉烛、百里弘毅、武思月因为共同的目标而结盟,调查洛阳各种悬案,最终粉碎春秋道的阴谋,守护神都太平的故事。

武艺超群、颇有市井智慧,混迹于洛阳底层的不良副帅高秉烛(黄轩饰)阴差阳错卷入案件,成为嫌疑人,在想方设法自证清白时,与为查清父亲被毒杀真相的百里弘毅(王一博饰)相遇,二人就此开始合作并展开调查。世家出身的内卫武思月(宋茜饰)为调查相关案件而接近高秉烛,想要寻取与案件有关的告密信,高秉烛与百里弘毅这两个完全不同阶级的人互相看不顺眼,却不得不捆绑在一起。随着三人对案件不断的深入探查,他们也最终发现了一个足以毁灭神都、血染洛水的惊天阴谋。

关于《风起洛阳》,人们都说一座城成全一部剧,但又何尝不是一部剧激活一座城;在《风起洛阳》的激发下,所有的热搜热议热话题都是在实证,洛阳的历史文化正在初步冲破小众爱好者圈子而来到大众视野,这部剧为这个停在历史深处的古城注入了“魂”、真正鲜活了起来,而这其实也让洛阳这个当下中国的普通城市得以重塑自己差异化的新魅力。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时间回到9年前,2012年的12月,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出土了一件珍贵文物“萧后冠”。一千多年的时光令冠冕脆弱不堪,文物工作者们前后用了近三年时间,将这件文物一点点清理干净并仿制复原,使这件当代考古发现中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冠,成为了隋唐冠礼制度研究中重要的实物资料。

到了2020年,一支剧组带着这顶冠的资料信息,找到了河北一位年轻的花丝镶嵌工艺非遗传承人,这位传承人带着8人团队用了3个月时间,根据剧中人物身份与实际场景需要,重新绘图、研究,调整规格材质,制作出了一顶华美精细的古代婚冠。

这就是在各种社交媒体中刷了屏、被赞“绝美”的,《风起洛阳》柳然大婚造型中的金冠。

这样的背后故事很让人感慨,跨越几个专业领域的“匠人”的文化“接力”,才使得今天的大众随手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千百年前的文化风貌,轻快地就能置身一场文化盛宴之中。

从另一方面来说,因对于《风起洛阳》的追踪热情,很多观众其实已经比较了解这部剧制作中的水磨工夫了——比如花了超过120天专门在前期筹备上,其中打造的服化道数量,都是以成千上万来计的;而当我们放大细微之处去看,像金冠这样在剧中只有几分钟露脸时间的器物,却值得剧组这样舍得功夫,这已经不仅仅是“用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爱奇艺要让这次关于文化的回响能够真正地与这个时代碰撞,真正地在当下社会实现留存。

关于《风起洛阳》,人们都说一座城成全一部剧,但又何尝不是一部剧激活一座城;在《风起洛阳》的激发下,所有的热搜热议热话题都是在实证,洛阳的历史文化正在初步冲破小众爱好者圈子而来到大众视野,这部剧为这个停在历史深处的古城注入了“魂”、真正鲜活了起来,而这其实也让洛阳这个当下中国的普通城市得以重塑自己差异化的新魅力。

一座正在重新生长的上国古城

《风起洛阳》中,洛阳的夜晚依然有一种东方式的璀璨美感,造型各异的灯笼烛台遍布街市巷道、居室内外,一些热闹的坊内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事实上,“火树银花”的源起之处,正是唐朝诗人对洛阳上元夜盛景的描绘,“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洛阳这座城市的极盛之时,正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极盛点,人们熟悉现代繁华,而古代盛世则含着一种异域神秘感,只能经由文章诗词中去感知和猜想;《风起洛阳》收获的追捧热度,很大程度上正是创作者们以自己最大的想象力终于让它实际存在了,让大众的好奇心得到了超预期的满足。

这种存在感不是片面和静态的。我们可以看到,《风起洛阳》里完成了一种整体的构建,将神都洛阳的表皮腠理骨骼血液都细细塑造了出来。

早起一碗汤,中午一碗馎饦,饭后一份枣酥小甜品,日间还能去吃一份下午茶冰酪,这是《风起洛阳》激起观众“全员吃货属性”的第一眼。随后,唐装美女身上或华美或清秀的花钿、披帛、璎珞、发髻、正确“红配绿”示范,以及中性风女子身上同样精致但却走着飒爽路线的胡服、圆领袍,都让年轻女孩们挪不开眼。

再看得多些,恢弘庄重的庙堂建筑,典雅大气的显贵宅邸,自成天地的商业街坊,鳞次栉比的热闹市井,拥挤忙碌的码头桥渡,芜杂幽暗的边缘之地——剧中空间层次之丰富,又让一个大都市的复杂与多元,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这样的皮相之下,《风起洛阳》中的神都,作为盛世中心的核心气质也在慢慢释放。它是非常开放自信的,这种自信在一个社会时代最突出的体现之一,或许正是女性的地位,我们看到在这个神都之中,女性可以在市井中打拼一番享受财富,也可以身居庙堂高位;可以自由出入享受生活,也可以在婚姻中获得更多的尊重,甚至有了拜堂时“男跪女不跪”的风俗。

它也是非常强大包容的,在其中国际化景象尽显,东往西来的异域人士行走生活,湮没其间自然之极;胡服、胡舞、奶酪、胡椒、香菜等等外来物在本土普通百姓生活中的融合度之高,已经达到理所当然的状态。同时,不同阶层的群体在这里也可以悠游并生。剧中曾借人物之口对洛阳有过这样的描述,“龙蛇潜影行道,朝野相合连山”,这既是关于城市山水河道的地势分布,也可以理解其引申——权贵阶层与平民阶层可行于同道,可在生活中遥遥相和。因此在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洛阳城的丰富性,让权贵可以乐于曲水流觞,同样平民百姓也可以从最烟火气的一饮一食中获取满足感。

当然,剧中对于洛阳的这一描述还有更进一层的深意,在这样一个庞大立体、具有“折叠”可能性的空间中,才有“明”与“暗”的交叉与分岔,有人性、理想、欲念的变迁,才能容纳下多重故事逻辑的发生。正如“龙蛇潜影”,有人们在光明处进行着平和热闹的生活,就有阴谋罪恶于阴暗处滋生,并借由这个城市空间里的多元性和特殊性,展开不同脉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假如这些关于洛阳的内容物只是一个个“画面元素”式的存在,还不足以让这部剧变得更独特——毕竟,这些事物也可以只是一种“背景板”——《风起洛阳》中最有价值的,是让整座城是活着的、流动起来的,人与城发生着紧密的关系,人在真正调动着这座城的机能,这座城也以自己的特征给人的行动烙上此处的印记。

比如原著小说作者马伯庸曾谈到他理解中洛阳最大的特点,“一条洛水横贯其中,构成了建筑、人与水的三位一体,这对城市生活和蕴藏其中的人文元素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风起洛阳》中细密地埋下这种影响,又让它们随着人物的行走坐卧流动地显出来。就像神都探案小分队的一天:“食”,百里二郎爱喝的羊汤、爱吃的鱼脍,以及只有最新鲜的鱼才能做的生鱼片,已经充分体现了这种近水性,包括他出场时的名场面——涮吃黑鱼片,所用的“锅台”也被打造成一个河道形状;“住”,高秉烛作为平民百姓,沿洛河自然起居生活劳动,而武思月、百里二郎住所虽远离河道,但家中亭台楼阁间水池的设计是少不了的,并且当他们进行宴席时,也要使用以水流托着菜肴碗盘流动的“古代回转桌”;“行”,要追查特殊货物的问题,小分队就得去码头船行重点纠察,百里二郎自家的垂柳行在其中就牵扯颇深,而高秉烛对春秋道的数次追踪都依重要的河口和码头而去。

又比如关于洛阳其他文化的体现,圣人理政的处所中有大的卧佛造像,每日打坐修禅,而与她直接紧密的联昉,有着极具震撼力的水晶大佛头,莲花造型的烛台、情报台等多种物品器具——由此也可以体现,联昉确实是圣人的“耳目”延伸。

凡此种种,无法尽述。而有趣和重要的是,看《风起洛阳》有点像在开“考古盲盒”,剧中本身的世界观构建是随着剧情的进展,由空间的转移和视角的变化去逐步展开的,逐步释放出一波一波新的细节;剧作非常耐心地通过整个故事来细细描绘这个世界,故事不结束则描述也不会中断,而观众们的观看随之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

一定程度上,这也是《风起洛阳》能够在开播的几天时间内,不断引发新的社会性话题的重要原因,因为它的文化厚度充足;这种状态必然还会随着后续剧集的展开而延续。

东方英雄形象与定义,正在回归

说《风起洛阳》正在整体构建关于神都洛阳的世界观,这不仅仅是指时空意义上的,同样重要的,还有这个世界里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剧中讲述着典型鲜明的“二元善恶”故事,春秋道势力对于圣人执政的颠覆阴谋,既威胁到核心目标圣人的权力与性命,其手段的狠辣残酷也毫不留情地波及朝堂中的对抗官员,以及更多无辜的百姓,由此这个政权阴谋就在社会的多个层面引发不同的对抗,而各方面人物则出于家国情怀和忠义之心投入到对邪恶势力的斗争,及对国家安定与民众安全的保卫中来。

神都的保卫者联盟,是群像面貌丰富的。他们有集体性的存在,如内卫、联昉、大理寺这样的机构,以及身处其中的武思月、东川王、武攸决、裴谏、李北七等人,也有个体性的,比如高秉烛、百里二郎,以及高秉烛在民间的同伴窈娘、白浪等人。

因为立场的不同,他们对恶势力的对抗,最初有着不同的动机。有的出于正义天性或所负职责,比如武思月,抱持着对圣人的忠诚和对民众的责任,一直在打击恶势力,她的同伴如裴谏、李北七这样的大理寺和内卫配角人物也同样因职责勇往无前;并且一些戏份不太多的人物,比如工部尚书百里延、联昉韩执事,尽管职位职能均不同,但都在卷入大阴谋时因对自身职责的坚守而牺牲。有的人物是出于情感恩义,典型即如高秉烛和百里二郎,分别因伙伴和父亲的被害,而对恶势力舍命追踪;而只出现在高秉烛回忆中的不良井兄弟们,在当年他救助太子时因兄弟间的信任就义无反顾加入,以致集体牺牲;又如赌坊老板窈娘和小酒贩白浪,也都是因对高秉烛的情谊而冒着风险相助。

人物的作用不一,戏份有重有轻,但剧中对于这些人物英雄一面的刻画力度都是比较适宜的,让由不同思维、不同角度出发的“义”都有比较饱满的呈现。

而在整个探案与堪破阴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人物的成长。主要人物中,高秉烛从五年前的乐观式正义,遭遇极大打击后,成为现在为了报仇而有些极端阴鸷的角色,是“你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望你”的典型具象,在故事中我们将等待的就是这个人物如何在新的伙伴情义影响与自省下,重新找回对世间的信心和善意;百里二郎对外界世事毫不关心,只因父亲被害而牵扯事件之中,他将学习的是如何与人合作、对人信任,体会情感,并进一步获得对世事、对他人的同理心;而武思月,她作为剧中主要人物中人格比较健康的角色,将经历的是个人能力以及对世界认知上的进一步成熟。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显著地看到,剧中也给其他配角群体留出成长的讲述空间,比如大理寺亭长裴谏所代表的官方体系,他正在寻找的是作为官兵,如何在冷冰冰的指令和职责中,也能给到底层民众真正的关照。

其实尽管每个人物的具体成长方向不同,但当这些不同位面合拢,当他们都随着成长而朝着彼此认同的路径去走,剧集想要传递的关于护国卫民价值观、关于坚守正义初心价值观的正解也就逐渐显露自身。并且就像剧中通过反面故事去讲述的,也有一些同样有为国为民之心的官员和小人物,却因为思想偏激或持身不正,被春秋道以“肃清朝堂回归正统”为旗号的虚伪理论所蛊惑,走上了为虎作伥的道路,视人命如草芥——这样形成的另一重的“二元”对照,就恰似展现同一个人由一个起点而分岔出的两种命运发展,更加深了其中的价值观传递。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故事构建和人物塑造中,《风起洛阳》也在完成一次新的“东方英雄观”的定义。

在被西方超级英雄文化影响了十几年之后,我们的内容创作领域正在热情积极地思考并非西方面目而真正具有东方内涵的英雄人物的打造;而由《风起洛阳》的表达,我们能看到他们所初步定义的东方英雄形象:一方面,这一英雄具有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是无论阶层不论出身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另一方面,不需要“超级英雄”,也不是只有“能力者”才有成为英雄的价值与可能,每个人都可以站出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如果我们将眼光投入爱奇艺正在打造的“华夏古城宇宙”中的其他项目,会发现这种由小人物、平民视角出发的东方英雄观,在更多的领域中都会有体现和延伸,或许它将有望成为一种长期去固化和凝成的核心IP价值观。

洛阳在中国的发展中,既是一个时间上的起点,也是一个国家空间上的中心位,由洛阳起,华夏延展出数千年历史,发展疆域也不断扩大,因此以洛阳为起点,完成第一步对中国古城文化的想象和营造落地,这是爱奇艺长期深耕传统文化的一个巧妙切入点。

由我们对《风起洛阳》世界观、价值观构建的解析可以看出,这部剧事实上通过故事的讲述,为它所处的“洛阳”宇宙,建筑了初始的空间。剧集之内,随着剧情的进展,神都洛阳的世界还在打开;而剧集之外,“洛阳”的故事还将在时空里转移和延伸,将带观众看到更多的洛阳面貌与发展。这也是我们的感受,通过爱奇艺“华夏古城宇宙”的“洛阳”项目,洛阳的“魂”会活起来,它的文化力量将会持续生长。

因此,《风起洛阳》的创作制作,也是对传统剧集模式自身的一次突破,它真正成为能够注入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活力,带来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的新思考。而它的全方面构建,也将成为爱奇艺“华夏古城宇宙”的一个重要模板。

发表回复